原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广东省政协原副主席祁烽,因病医治无效,于本月一日在广州逝世,享年九十五岁。
对本港年轻一代来说,祁烽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中老年一辈市民则多少会记得祁烽名气颇大、“来头”不小;而对爱国阵营来说,大家口中的“祁社长”则是一个无人不识的领导。
祁烽担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当时的社长是梁威林。祁社长的外表温文尔雅,一副书生模样,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工作起来,他是非常严肃、一丝不苟和不苟言笑的,至于其对事业、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就更是毋庸多言、不容置疑的了。
今日,根据“一国两制”和基本法成立的“中联办”,是中央驻港联络机构,其权责和影响力之大,一句“西环搵我倾偈”,已足以引来旁人羡慕眼光;但当年的祁社长和新华社,不要说“冠盖云集”,就是请客吃饭也未必人人敢来。当时的左派、爱国,是一个“负面名词”,虽未至于“生人勿近”,最少也是被“打入另册”和到处遭到排挤、掣肘的。
梁威林、祁烽和他们那一代的新华社负责人,就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在港开展爱国和统战工作的。近日全国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东江纵队的名字也再次被提起,而梁、祁两人都曾是东纵骨干,也因此后来被中央委以负责香港工作的重任。
当时新华社的工作,一受制于英国殖民政府,当时爱国在港是有罪的,爱国学校、报社被查封停刊,“左校”学生大学不收,公务员不许返大陆……,二则受制于内地的一些条条框框,但梁威林、祁烽还是以诚意交到不少朋友、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
对六七年那场“反英抗暴斗争”,祁烽在八十年代曾公开承认有“极左”路线错误,但群众无错,更从未推卸自己当时作为新华社领导的责任。
祁烽一生,光明磊落、廉洁自持,晚年返穗生活后,喜作一种向后“倒步行”运动,还笑言自己经常“倒行逆施”。
尊敬的祁社长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