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我的父亲-蔡玉冰
2021-03-31
遗体捐赠网站
尊敬的红十字会、暨大医学院的领导,老师同学们,各位家属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遗体捐赠者蔡利杉的女儿。首先让我代表全家对每一位遗体捐赠志愿者致敬,感谢他们用自身的躯体助推着医学的进步。也谢谢大家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一起追思我的父亲。父亲是去年10月份去世的。很多年以前他就跟母亲商量好了,百年之后要把遗体捐赠给国家,以报答国家为他培养了三个大学生。我们全家都很支持,觉得这是一件崇高的、让生命的意义得到升华的好事。
父亲生于1951年,因为爷爷“地主”的身份,全家没少受人欺负和嘲笑。但只有父亲,承担起了反抗别人欺压,捍卫家庭尊严的责任。他勇敢的跟那些嘲笑爷爷身份的小孩做斗争,打遍每一个嘲笑他的同龄人,末了因为别人家父母找上门,他少不了挨爷爷一顿毒打,甚至因此常常在外流浪过夜。小时候听他说这段经历的时候,觉得他很英勇。长大了才明白,是他太爱家人,舍不得让家人受欺负,才勇敢的去跟不公对抗,那是一个时代的痛。但即便常被爷爷毒打,他仍是一个非常孝顺父母的人,让我一直理解不了的是他因为太孝顺,一辈子连父亲的名字都不敢叫。
父亲很爱国,从记事起他每天都要看新闻,特别关心国家大事。还记得97年香港回归的那天晚上,我们家早早就买了一堆零食和饮料坐在电视机前等国旗交接仪式,那一刻他开心极了,那种感觉就像家里有大喜事一样。前年他刚查出肿瘤,恰巧那时候香港愤青在各种搞破坏。他气坏了,做手术之前一直在念叨说他不治疗了,说如果国家需要招人去收拾那帮愤青,他第一个报名,他觉得生命的最后能为国家牺牲是光荣和有意义的。做完手术刚好赶上国庆,能平安回家看阅兵仪式,他感觉是最幸福的事,毫无疑问他是全家最爱国的那个人。受他爱国情怀的熏陶,直到今天,家人每次听到国歌响起的时候,依然会情不自禁的热泪盈眶。
父亲是一个正直、诚实、讲义气、做事非常认真有条理的人。他以前包工程,技术很了得,加上做人很实在,对有困难的工友也很照顾,在工地里有非常好的口碑。父亲也是一个朴实的人,从小教育我们要注重内在心灵美,不要爱慕虚荣和浮夸。要结交能在心灵层面沟通交流的朋友,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我想是他给我们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对我们的为人处世,人格的构建和三观的树立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这是他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父亲是我见过的最英勇无畏的人,他倡导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从小他不畏权势,敢于跟恶斗争,反而得到别人的尊重,也培养了我们不畏惧困难和挑战的意志力。在他意外咯血生命弥留之际,他对家人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感觉自己随时可能会死掉,末了强调补充一句但也不怕死。然后在120救护车上,他就安详的走了,我曾经预想过父亲躺在床上等待生命结束的情景,甚至已经提前为他选好了临终关怀的医院,没想到他就那样匆匆的走了…临走前不用受太多苦也算是他的福报。由此我也懂得了生命的无常,我们永远没法知道自己最终是如何离开这个世界的,所以活着的每一天,我们要尽可能的活好,如此才不枉来世上走一遭。
以上就是一个平凡父亲的故事,谢谢大家的聆听。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下我对遗体捐献的一些感受和思考,希望以后需要遗体捐赠的朋友能更方便、更顺畅。父亲走的突然,三更半夜的我们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所以他走后我们问遍了急诊的医生和护士,都没人知道要如何走捐赠流程,护士甚至说来不及了要在没死亡之前就联系。后来太平间一个好心的护工帮忙打了总务的电话咨询怎么走流程,第二天总务给了器官捐赠中心的电话,打过去那边说只接受器官捐赠不接受遗体捐赠,也不知道要联系那里。总之一轮下来打了10多个电话也没对接上,这个时候可能很多家属觉得太麻烦就会放弃。后来我们是在百度上找到了学校的电话,打过去那边负责的老师很快就来医院办了手续,当时如果没有他及时来对接我们可能也放弃了,那就很遗憾。我想这么多年来广州捐赠遗体的志愿者只有几百人,除了观念,可能跟信息对接不上也有关系。如果有可能,建议可以在各大医院的急诊或医院显眼的位置贴上相关的捐赠对接信息,也可以在各大医院的职工大会上进行相关讯息的公布,打通捐赠信息通道,方便有意愿的家属对接。同时作为一名已毕业的医学生,当年我们上解剖课的时候,我们其实对于遗体生前的事感到非常好奇但是并没有相关的信息也没有相关的仪式,如果可以,希望家属在捐赠的时候可以提供一份遗体志愿者生前故事的简单介绍,在课前大家可以读一下,这样可能会让我们学生在上解剖课的时候带着一份敬畏,更加认真努力的学习,最大程度的发扬捐赠者大爱的精神,也希望未来有更多的遗体捐赠志愿者参与,满足医学教学的需要也为医学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非常感谢广州市红十字会等相关单位为我们遗体捐赠者家属提供祭奠的场所,也谢谢医学院的老师们为我们忙前忙后的安排清明追思活动。谢谢大家!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分享,谢谢大家耐心的聆听。
202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