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广州市红十字会领导、各接受单位的老师,同学们、各位家属朋友:
大家上午好!
我是郭振源同志的女儿郭玉珊。感谢广州市红十字会和暨南大学医学院的邀请,让我有机会与各位分享我父亲的故事。
我的父亲郭振源生于1925年8月13日,1947年投身革命事业,1948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征程中,他1949年3月参加安阳战斗荣立大功;1950年随军奔赴抗美援朝战场,1951年再度荣立战功。和平建设时期,他先后在四十二军后勤通讯营、广东省电气工业学校、佛山外运公司等单位工作,直至1982年离休。
父亲始终秉持着共产党员的信念,将爱党爱国的精神融入家庭教育。他常教导我们两条人生准则:第一要坚守政治信仰,不做任何危害社会之事;第二要心怀善意,用行动帮助他人。出身贫寒的他,深知民生多艰,自八十年代起便通过希望工程持续资助贫困学生,这一善举他默默坚持了二十余年。无论是汶川地震时的紧急捐款,还是通过报纸主动帮扶困难群体,亦或是1997年带领全家前往清远山区为大树墩小学捐赠物资,这些善行早已成为他生命中的日常。
当父亲从报纸上得知医学院解剖教学资源紧缺的消息后,毅然决定捐献自己的遗体。他说:离开后还能为社会做贡献,这是值得的。作为子女,我们虽有不舍,但深知这是父亲将毕生信念付诸实践的选择。他生前常叮嘱我们要相信党和国家、崇尚科学、破除迷信,这份捐献决定正是他知行合一的最好印证。
2020年8月19日,父亲安详离世。我们严格遵循他不办追悼会、不打扰他人的嘱托,将他的遗体捐献至暨南大学医学院。如今每当经过医学院,总会想起父亲朴实的话语:捐献遗体给医学院,安安静静地来,安安静静地走,不给别人添麻烦。
父亲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他用他的实际行动教育我们子女爱党、爱国家,爱社会。父亲用他的方式完成了作为共产党员的最后一课,也让我们子女理解生命和奉献的意义。
最后,再次感谢广州市红十字会和所有遗体接受单位辛苦组织这场活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