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地下党员 逝后捐遗体
2016-09-02
遗体捐赠测试
很多投身革命的人都有投笔从戎的经历,祁烽也是这样。高中时入党,毕业就加入东江纵队前身之一的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这个生于东莞的本地孩子,一生的学习工作都没离开太远。东莞不必说,就是广州和香港,从距离来说,也与家乡并无二致。
原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广东省政协原副主席祁烽同志9月1日逝世,享年95岁。按照逝者遗愿,遗体捐献给暨南大学医学院做医学教学和科学研究,不成立治丧机构,不举行任何公开悼念仪式。
他是广州首批遗体捐献志愿者
琴棋书画颇为精通的祁烽,晚年生活安详而充实,他和妻子王章还是广州最早一批捐献遗体的志愿者。他们的想法是“让生命长青,让灵魂永生”。
2001年1月,祁烽和妻子王章签下了遗体捐赠协议书,他们是广州最早一批遗体捐献的志愿者。王章是东莞厚街人,是1936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1941年和祁烽结婚,育有7个子女。她上世纪50年代在中央党校毕业,后来在香港新华分社工作。
2004年1月8日王章病逝,祁烽和子女按照王章的意愿,丧事一切从简,不办告别仪式,将遗体捐献给暨南大学医学院。当王章去世一周年时,祁烽对携手走过六十多年人生旅程的妻子,所做的最好纪念,便是在她的遗像前献上一束洁白的百合花。正如他自己所说,“通过遗体捐赠这种特殊的方式,让生命长青,让灵魂永生”。
这一次,祁烽的遗体也直接捐献给暨南大学医学院作医学教学和科学研究,不成立治丧机构,不举行任何公开悼念仪式。
出身东莞 高中毕业加入抗日武装
1920年出生在东莞莞城的祁烽,祖父是莞城的督学,父亲曾担任东莞县立小学校长,可谓教育世家。这让他从小受到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1932年小学毕业后,入读东莞中学。祁烽自幼喜爱文学,17岁时曾在莞中校刊发表《从题材和主题说起》的文章。
1937年“七七事件”爆发后,祁烽开始大量阅读进步书刊,积极从事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2月祁烽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东莞中学党支部书记,这时他还是个高中生。
高中毕业后,祁烽于1938年10月参加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东莞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队伍,东江纵队的前身之一——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并任留城工作队负责人。
抗战时用学生身份做地下工作
1942年8月,根据党组织“掩蔽身份,等待时机”的指示,祁烽凭个人能力考入广东大学中文系,深入日寇占领的中心城市广州,以学生身份作掩护做地下工作。这个时期,他的真实身份是中共东莞县委派驻广州特派员,主要任务是掌握伪护沙队、伪手枪队,利用他们为抗日游击队运送物资和获取敌人情报。有意思的是,当时有老师偷懒不愿上课时,还会叫祁烽代为上课,祁烽的知识和能力可见一斑。
尤为惊心动魄的是,祁烽曾暗中指挥伪护沙队将一批子弹运送给珠江纵队。1945年3月,珠江纵队首长梁嘉、郑少康急着要见祁烽。按照当时的组织原则,虽然祁烽与梁嘉、郑少康相识,但与他们没有直接的工作联系。祁烽感到这次的突然求见必定是有重要情况,请示上级已经来不及了,他决定先和珠纵领导见面,再见机行事。见面后梁嘉等人说,日伪军正对珠纵第二支队进行大扫荡,部队正在番禺钟村附近与敌人周旋,但目前十分缺乏弹药,正在为难之际,他们获悉祁烽在广州从事地下工作,并暗中掌握东莞“护沙队”,于是通过关系,冒险找到祁烽,希望寻求帮助。为解决珠纵的燃眉之急,在来不及向上级请示的情况下,祁烽当机立断答应动用他掌握的“护沙队”,为珠江纵队送去1万发子弹。
胆大心细是祁烽多年的工作特点。1945年日寇投降前夕,通过伪手枪队从伪军李朗鸡的秘书处获悉日伪矛盾激化的消息,分析出日军即将溃败的情报,并及时传递给上级。果然,事隔不久,日本就宣布无条件投降了。
1945年祁烽按组织要求离校回到游击区,未能完成大学学业。
指挥解放惠州东莞宝安
1946年东江纵队主力北撤,祁烽受命留守广东,出任江南地区副特派员兼东宝地区指导员,在恶劣的环境中隐蔽力量,等待反攻时机到来。他先后担任江南工委副书记,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副政委,江南支队改编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祁烽任副政委。随后,祁烽与边纵东一支司令员蓝造,政委王鲁明一起,指挥部队配合南下大军,解放了惠州市和东莞、宝安、惠阳、紫金、海丰、陆丰等县城。1949年10月17日,东莞县解放,祁烽出任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
业余爱好
喜欢欣赏古典音乐和书画
1985年9月,祁烽在香港工作29年后返回广州,当选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并任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在省政协期间,祁烽分管联系“三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工作。
1994年祁烽任编委会主任,出版了广东第一部系统介绍高级专家、专业知识分子业绩和成就的大型工具书《广东高级专家大辞典》。2004年9月,祁烽和著名学者王贵忱先生建议整理出版广东清代文学家廖燕的文集。在重新出版《廖燕全集》时,祁烽提供了他在广州从事地下工作时,在旧书摊购得的和刻本《七十二松堂文集》,作为出版参考的重要版本之一。
即使在革命年代,祁烽也不断学习,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喜欢古典音乐,很多时候都是戴着耳机听着音乐进入梦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他还举办了“祁烽珍藏书画展”。1995年祁烽拿出名家书画参加拍卖,为“希望工程”捐款。同年,他将自己的2000多册藏书捐赠给东莞图书馆。
徐静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